问题是“不巴结领导的人”领导会喜欢吗? 作者:夏雨晨xyc /!TY]{* ~$QpbFv
9<3N{-PJ 2W{yO+%
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第5、6期培训班,14日分别在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开班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央书记处书记、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“要知人善任,公道正派,学习和掌握科学管用的办法,提高识人用人本领,按照科学规范的制度性程序配班子、用干部。要重视关心老实人、正派人、不巴结领导的人,防止任人唯亲、唯近。”( 新华网北京11月14日电 记者谭浩) r,6
xo$h?. g.7?(<:O
GX7#BqCd ?;Re$/B
李部长的话语无疑是激动人心的,这一点毋庸置疑。事实上,党中央、国务院制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也一直是深得民心的,这一点也无须多说,单讲“上访”一事,广大群众就把中央作为了最后的也是最高的寄托。若非数十年来积累的信任和热爱,他们也不会把险冒到深宫里去。 N0=fBcb& zuJbdYV>x
/s8~v@&2T e?}r 1-
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在遏制着这个信任和这份热爱,就是政策越往下,就越变形。明明中央是100%爱民的,可能到了省级就剩了90%,一路盘剥下来,到乡级可能就打五折了,这个折扣,既包括资金,也包括政策,还包括感情。 )BPU+]r $~ tt#"u
|E DOd Rzxzk l_
这个问题的形成,有三个因素。一是观念的问题。总体来说,就是为谁服务这个总的方向越来越模糊,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已经淡忘,而取之以为领导服务和“人不为己,天诛地灭”。二是习惯的问题。把手伸向中央,把眼瞄准国库,把小动作做向群众,雁过拔毛,损人利己,已是各级行政的惯性。三是素质的问题。越往下,用人越宽松越随意,干部队伍表现出相当的良莠不齐,一批没有受过政治熏陶的人也混迹其中,当然对群众没感情了。 =C?+E Y &{.G>@l=o
.:l& |